“語文學與人文學史”高端論壇在天津舉行
記者9日從天津師范大學獲悉,由天津市比較文學學會、天津市外國文學學會主辦,天津師范大學跨文化與世界文學研究院、文學院承辦的“語文學與人文學史”高端論壇暨天津市比較文學學會、外國文學學會2023年年會近日順利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的7位學者圍繞“語文學與人文學史”相關論題進行了交流與討論,國內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近3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上,天津師范大學鐘英華校長介紹了該校的辦學特色及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肯定了跨文化與世界文學研究院在比較文學界近年的學術影響力,尤其是“語文學系列講座”的舉辦,以及借助《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的“跨文化與世界文學”專欄,為國內一批熱心語文學與比較文學的學者提供平臺,起到了很好的凝聚作用。
據了解,在本次會議中,天津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袁世軍指出,天津市比較文學學會和外國文學學會是天津社科界的學術雙壁,在近年來的社科發展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并提出三點希望:一是抓好政治引領和群眾引領;二是做好學術繁榮和社會普及;三是做好傳幫帶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闡釋學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學批評研究會會長張江教授以《中國闡釋學建構的若干問題》為題,強調了闡釋學的重要性,指出建構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的當代中國闡釋學面臨六大難題,強調要應立足于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實踐,從本體論到方法論,提出和建構我們自己的概念、范疇、命題,以至完備的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湖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陳眾議研究員以《文學變數與常數:學術史研究舉凡》為題,指出文學是個充滿變數的對象,但也是有常數的。他以具體個案來揭示其中的辯證關系,并就人文主義和唯理主義進行了說明。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楊慧林教授以《語文學與比較研究的思想張力及其釋例》為題,圍繞“經文辯讀”、互文本、對類、對言來討論語文學與比較研究的思想張力。
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教授、中文系主任沈衛榮教授以《語文學的六個范疇》為題,對語文學的基本定義、語文學作為人文科學之源頭、作為人文科學研究和代名詞的總稱、邊緣化和流亡中語文學、語文學作為學術態度和學術精神,以及作為一種世界觀和生活方式六個范疇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廈門大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陸建德研究員從《外國現代派文學作品選》談起,對這項編選工作的歷史和相關史料進行回顧和評價,強調學界前輩學術興趣的延續性和發展變化的重要性。
浙江工商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蔣承勇教授以《浪漫派與自然科學之關系考析》為題,指出浪漫派對自然科學在“反叛”的同時又有接納的一面,重點對從浪漫派對自然科學的接納方面進行了探討。
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跨文化與世界文學研究院院長郝嵐教授以《比較文學起源與語文學傳統》為題,對比較文學的德國起源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德國流亡的羅曼語文學研究也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成為美國比較文學的重要典范資源。
據了解,討論環節張江教授積極回應了幾位發言人所引起的共鳴,充分肯定了本次論壇的主題設計,以及將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組織在一起圍繞同一話題的形式。全部主旨發言結束后,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余江教授致閉幕辭。他指出本次會議主題新穎、話題前沿、內容豐富、中心突出,既是高水平的學術論壇,也是人文社科開年學術盛宴,在天津、更在全國的比較文學發展中影響深遠。
會議最后,天津市外國文學學會會長王立新教授對會議進行總結,指出本次語文學會議在學術研究方法、理念及具體觀點方面為天津比較文學、外國文學的發展起到引領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