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杰:詩歌,是生活最后的浪漫
原標題:專訪||詩人金小杰
金小杰,女,92年生于山東平度,教書,寫詩。作品常見《中國詩歌》《山東文學》《星星》等。曾參加2016《中國詩歌》新發現詩歌夏令營、2017全國散文詩筆會等,曾獲得草堂·青年詩人獎、第五屆“詩探索·中國春泥詩歌獎”等。
1、你是從哪一年開始詩歌寫作的?最早激發你寫詩的靈感是什么?
現在回想起來,初次接觸詩歌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事情,那是一節極為普通的語文課上,語文老師隨口說了一句,你們仿寫一下剛剛學過的寫首詩吧。為了交作業,我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首詩歌,當時完全不懂詩歌的韻律美、建筑美,當然,現在我也不太懂,用“連滾帶爬”來形容第一次嘗試寫詩,一點都不夸張。那年的語文課本仿佛選載了很多詩歌,比如食指的《相信未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舒婷的《致橡樹》……也可能沒有這么多,記憶出現了偏差,把印象中入門接觸的詩歌都集中到了初二那年。就這樣,像是一瓶香檳被拔開了瓶塞,詩歌寫作從仿寫到創作,一直走到了現在。
日常創作也沒有什么特殊的習慣,也不一定非要等到夜深人靜才要去創作,因為靈感像一只撲棱棱的小黃鸝,有時候它繞來繞去,一天到晚纏在身邊。有時候它又非常貪玩,十天半月都可能不見蹤影。大多的時候,靈感會藏在課間和小朋友們的聊天里,藏在辦公室外由綠轉黃的梧桐樹葉上,藏在下班路上像云朵一樣緩慢移動的羊群里……舉個比較具體的例子:前些日子,我剛剛換了一個單位,新的學區小學更小了,學生更少了,說不上四面環山,但站在操場就可以望得見山。剛開始的這段日子,我一度懷疑自己的聽覺出現了問題,因為在一天中的很多時間都能隱隱聽到高鐵呼嘯而過的聲音。某天下班,開車往北走了一段距離,看到了鐵軌,這才意識到自己日常聽到的聲音并不是幻覺。恰巧,那幾天和班里的一個小朋友聊天,小朋友說自己的媽媽在北京陪姐姐治病,只有寒假才會回來看他。孩子小,聲音稚嫩,眼睛里閃爍著對媽媽的想念。于是,《聽火車》很自然的就從筆尖下流淌出來。
2、請選擇2—3位對你的詩歌創作最有影響的古今中外詩人或藝術家。
影響比較大的當然是教材里選編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外加宋朝的辛棄疾和李清照,近現代的有海子、顧城等。最有影響的應該還是杜甫、白居易和海子,從杜甫身上感受到詩歌創作要立足于腳下的泥土,從白居易的身上學得詩歌創作要寫得通俗易懂,為大眾所接受,從海子的作品中,則汲取了豐富大膽的想象。仍然記得在大學的文學社里,文學院教授公益講授海子的詩歌,不計課時,不計報酬,一百多人擠在一間教室里,沒有座位就站著,窗外的樹葉“嘩啦啦”地響著,大家全神貫注地跟著教授在詩歌的花園里漫步,八點、九點、十點、十一點……致敬這古老而又美好的詩歌夜晚。
3、請提供你自寫作以來的 10首代表作題目,并注明寫作年代。
《在長樂小學》(2016年);《相親》(2016年);《大雪》(2016年);《靠山》(2017年);《二十五個春天》(2017年);《在小學(組詩)》(2017年);《化妝》(2017年);《小鎮》(2017年);《偏見》(2017年);《冬至》(2017年);《廣場》(2018年);《產前》(2018年);《媽媽》(2019年);《能夠聽鳥鳴的日子(組詩)》(2020年);《所見》(2021年);《想把海揣回鄉下》(2022年)。
4、你寫詩一揮而就,還是反復修改,還是有其他寫作方式?
我大部分的時候詩歌都不會重復返工,對于我來說詩歌創作就像是一個炒菜的過程,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節點,會有一些句子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跟我見面,我能夠做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加一分的修辭,烘托這九分的“迫不及待”。
5、你如何看待生活、職業與你詩歌寫作的關系?
當然是先有生活才有詩歌,雖然很多人說文學創作高于生活,但很多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前半句:文學源于生活。小到柴米油鹽,大到婚喪嫁娶,它們都是創作的素材??梢哉f無生活,不創作。血肉豐滿的平凡生活才能養育出活色生鮮的詩歌作品。至于職業與詩歌寫作的關系,它們更像是寄生互利的關系。職業在生活中為作者提供了新的社會角色,新的社會角色又為詩歌創作推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從2016年入職寫下的第一首《在長樂小學》,到如今的《想把海揣回鄉下》,在這個過程中,從落差中的失望到現如今早已離不開這群可愛的小孩,詩歌是整個過程的見證者和調節者。
近些年還有人說,小朋友們是天生的詩,通過實踐證明,的確如此。在詩歌創作低谷的日子,我就陪這群小詩人們一起參加各類比賽。小朋友們拿獎拿到手軟的時候,我就囑咐:“大家雖然拿獎多,但不能翹尾巴哦,詩歌不是用來炫耀的,這些證書、獎杯只是對你走過的路的一種證明,要想真正的貼近詩歌,一定要謙虛,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你們的老師?!边@些話,也不單單只是說給小朋友們的,更是說給自己的。就這樣,在教育教學中,我帶著這群小朋友們“橫沖直撞”,將詩歌落實到了生活中,為每一份成功歡呼,為每一份失敗反省,為每一次靈感執筆,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第七個年頭。
詩歌,是生活最后的浪漫,而現在,我和我的孩子們正沉浸其中。
6、你關注詩歌評論文章嗎?你寫詩歌評點、評論和研究文章嗎?
之前讀書的時候看過很多詩歌評論的文章,但看得多了自己的喜好就容易被左右,后來便不看了?,F在,偶爾會從書堆中翻出那么幾本評論集,抽空讀上那么幾句,贊不贊同評論者的觀點也都不那么重要了。平日里,評論、研究的文章不寫,畢竟功力不到嘛。遇到一些好的精彩作品,當然會忍不住寫短評,推薦給某些有“讀者推薦”欄目的雜志。好作品當然要讓大家都看到,日常寫短評的時候就是懷著這樣樸素的念頭,去對待面前的精彩作品。
7、請寫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個詩歌寫作要素。
以前老祖宗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痹姼鑴撟饕彩侨绱??!疤鞎r”自然指的是靈感,那像風一般,透明的,若有若無的靈感,一旦捕到,就可以實體化成詩歌的雛形?!暗乩碑斎恢腑h境和創作時間。一個人再有靈感,也需要騰出時間把腦袋里的“蝴蝶”放出來,哪怕是午餐的半小時,下班路上的十分鐘,這些時間顯得極為重要?!叭撕汀敝傅氖菍懽髀飞系墓膭钫?。創作是一件極為孤獨的事情,就像是把一個人留在了漫長的夜晚里,不清楚終點在哪,不清楚會不會天亮。跋涉的過程中,如果有人給予掌聲和鮮花,給予燭火般搖曳的希望,恐怕這個夜行者都會咬牙堅持到最后。
- 主編說 | 六家文學平臺聯合打造詩歌矩陣“早知潮有汛”[2023-01-04]
- 曹兵:一手提著鐮刀,一手寫著詩[2023-01-05]
- 王山:千人千面的重慶詩界群英譜[2023-01-04]
- 詩歌是對生活的糾正[2023-01-03]
- 人生一世,草木知音[2022-12-27]
- 路也:把痛苦升華為天空中的明亮[2022-12-27]
- 專訪詩人二緣[2022-12-26]
- 蒙曼:詩歌賦予人們感知美的能力[2022-12-23]